地理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3 19:55:07
地理课教学反思

地理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理课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地理课教学反思2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针对这次考试和这段的工作进行阶段反思。

本阶段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课充分。

2.教学目的明确,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3.在教材的处理上,突出重点、难点,避免教学过程面面俱到,提高了教学效率。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今后的改进措施:

1.要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如:投影、挂图、直观模型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适当布置地理作业,如:地理规律的总结、地理原理示意图等,可以让学生写或绘在作业本上,增强动手绘图的能力,并且教师要经常检查指出不足,表扬做的好的同学。

3.要不间断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然后指导学生学好地理的方法,使其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

最后,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经常的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及时的改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

地理课教学反思3

①、新课导入的效果明显。

以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和景观图片播放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这些动物和美丽的景观位于哪个国家?”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再结合学校组织去澳大利亚的冬令营活动,设问:“如果我们现在(10月)去澳大利亚旅游,需准备什么季节的衣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导入新课,形象生动,和学生生活相结合,在教学一开始就“点击”到学生的兴奋点.

②、教学过程中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我说澳大利亚有一共有1。5亿只羊而人口不到20xx万,每个人平均八只羊,我刚说到这里,下面的学生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我发现学生对这个特别的感兴趣,于是我就趁机扩张与澳大利亚有关的知识点,我看见大家听的非常认真。下面我又叫学生讲一下自己对澳大利亚了解多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的高,但是由于时间原因,不能让大部分参与进来。

③、课件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件中我运用了大量图片和相关视频,可爱的动物,美丽的城市、逼真的卡通、直观的地图,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非常好。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原因,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地理课教学反思4

经过省单科质检后,对即将开始的文综考试,在复习中指导学生注意如下问题:

1.重视主干知识教学,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中主要抓住地球运动和经纬网,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世界和中国地理,各种地图和统计图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等。

2.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加强读图能力培养。

区域空间定位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今后要有意识地强化区域地图的训练,包括填图、绘图、分析地图三种方式。要多了解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最新材料,预测今年的考查重点,指导高三的学生进行复习。

省单科质检的结果已经出来,这次省质检的题目出的非常好,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总的来说,这次学生考的不好,反映了过去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基础知识强调的还不够。本次考试有些题目材料来自课本,但学生却无法做答,反映了该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没有很认真地完成,在到第二次省质检要再强调。

二、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材料的能力需要老师再进一步指导,今后在分析题目时,侧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这一方面。

三、学生回答不够规范。接下来的任务应该强调学生答题要规范。有些问题的回答模式需要在上课时板书出来,以便加深同学的记忆。

翁雪征:本月的省质检和期末考试给我带来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要夯实学生的双基,题目上不求新,备课组今后要尽量选择一些基础较强的题目,训练夯实双基。

二、强化学生和综合思维能力。

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高三课堂也可采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让同学 ……此处隐藏9331个字……生终身能力发展有帮助。因此作业反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

地理课教学反思14

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促进了师生改变学习方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效果。

1.信息技术改变了知识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

造纸术让知识有了方便携带的良好载体,人类突破口语的束缚,用文字将信息加以广泛传播;印刷术极大提高了书面信息的复制效率并降低成本,扩大了信息交流传递的容量和范围,让人类知识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同时改变了知识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人类知识的传播突破了时空和容量限制,还突破了语言文字种类的限制,知识的传播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教育信息化改变了知识的获取与利用方式,知识已经不必也不能都记忆在人类的大脑中。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知识创新频率不断加快,传统的图书传播载体和阅读记忆获取模式已经不能够应对当前知识激增的状况,必须采用信息技术革新知识生成、传播、呈现和利用的方式。随着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移动互联与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知识就在手头成为现实,知识已经不必也不能都记忆在人类的大脑中,外部海量存储的知识随需可得,关键是要掌握获取与利用的方式。

3.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个人知识的自组织模式,引发了团体知识的社会组织模式的变革。

随着知识载体从以往的单一书本形式转化为多媒体知识包,知识的组织形式从以往的线性排列转向超文本结构,个人知识的存储也由单一的内存(大脑)扩展到外存(在线知识库),传统的知识构建模式和组织模式已不能适应如此巨大的变革。充分发挥人类的联想机制,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和知识构建方式,建立面向知识分享的社交网络,通过学习者积极参与知识建构、交流与共享,推动社会化的知识组织与共享模式,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与集体智慧的增长。

4.拥有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信息社会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信息时代需要“数字公民”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必要的信息技能,拥有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信息社会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公民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目标。信息素养包括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建构、协作交流能力等。面对数字化浪潮,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学习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切实掌握信息素养,才能够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学习的能力是21世纪数字公民安身立命之本。

5.教育信息化改变了教育活动的时空结构与教育形态。

教育信息化让人人能够随时、随地、随需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已经不必拘泥于教室、实验室等场所,也不必师生拘泥于师生面对面的形式,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界限逐步消融,教育活动的时空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使得人人可以享有优质资源和学习机会,使教师和学生拥有了平等的信息地位,迫使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大大推进了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和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进程。

6.教育信息化创新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改变传统的教与学行为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对培养信息时代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7.教育信息化深刻地影响了教育模式与教育关系。

信息社会的知识与知识、知识和知识人、知识人与知识人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必将引起教育模式的变革,传统的应试教育、灌输教育模式受到挑战,当前的考试制度也将因为不符合知识生产力的发展而被扬弃,注重团队合作、重视探索探究的教育模式将因其符合信息时代的需要而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模式的变革将引起教育关系的变化,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同伴之间的教育关系都将因信息化的到来而创新发展。另外,信息化对于学校的管理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优化教育管理模式,改善学校治理结构,也将促使新型教育关系的产生。

20xx年10月10日

地理课教学反思15

两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我的工作能有所提高。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以下是针对自我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地理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进取的情感体验。

此刻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热切地关注学生。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我们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资料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忙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一样的学习资料,选择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角:一是进取的旁观者,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景,研究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迪思维,激励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本事,让学生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仅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所以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地理课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